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城南旧事》中北京小姑娘英子的原型——台湾(2)

来源:文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惠安馆里因为死了情人,丢了孩子的疯女人秀贞的原型就是林海音小时候在新帘子胡同里看见的一个大姑娘。厚嘴唇的年轻人为了弟弟的学费而偷盗最终被

惠安馆里因为死了情人,丢了孩子的疯女人秀贞的原型就是林海音小时候在新帘子胡同里看见的一个大姑娘。厚嘴唇的年轻人为了弟弟的学费而偷盗最终被警察抓走也是真实事件。

包括小英子的父亲也是根据林焕文为原型创作的。书中的父亲不顾风险跟进步青年来往,现实中的林焕文也是如此。书中的父亲因肺病而死,林焕文也是由于肺病而亡。

城南旧事

小英子和林海音的童年都是以父亲的死亡结束。“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年少的英子眼睛里看到一次次的悲剧,经历了一次次的离别之后,她长大了。同样的,林海音也长大了。不同的是,小英子只在北京城南度过了童年,林海音在北京过了25年。

1983年,这本书被翻拍成电影,李叔同的《长亭外》与电影相得益彰,朴素的、纯美的感情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电影公映后,包揽各项大奖。《城南旧事》后来也被选入大陆的中学教材里。

北京城里的骆驼和骆驼的铃铛声构成了林海音最深刻的城南记忆,在电影中,这也成为了城南记忆的开端。林海音完全化身主人公小英子,通过小英子的所见所感来表达自己对北京城南的深沉眷念。

在对作品人物的塑造中,林海音的童年又回来了,她所见的城南景色和人物,永远被保存了下来。

无疑,《城南旧事》是被公认的乡愁文学力作,是林海音对台湾文学的贡献。但林海音对台湾文坛的贡献远不止如此。

电影《城南旧事》

祖母级人物

在初回到台湾之后,林海音与丈夫完全像两个外乡人一样面临着找房子、找工作的压力,甚至由于语言有差异,无法与台湾人顺利交流。

他们一边向人打听台湾的物价和生活,一边安顿一家老小,另外还要寻找工作的机会。最终,夏承楹担任了《国语日报》的总编和社长。林海音也迎来了她作为出版人、编辑和作家的后半生。

1953年,林海音成为《联合报》副刊的主编。

在此后的十年里,林海音以相当敏锐的文学感知发掘了许多人才。

不仅重视如林怀民、钟理和等台湾本土作家,还十分鼓励如杨逵、施翠峰这些在日据时期停笔的老作家的创作,为台湾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尽心竭力地搜罗人才,挖掘作品以外。这十年也是她重新与台湾故土建立的血脉联系的十年。

初回台湾时,台湾正在大力推行国语,由于时局的原因,大批大陆作家涌入到了台湾,而台湾本土作家由于写作水平、文学修养的局限,再加上与大陆作家有着明显的语言障碍,在文坛发表作品的机会一下子就被大陆作家抢夺了。

林海音

老一辈的作家由于长期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只用日语写作,而新生代的作家还不能流利地说国语,于是在刊物上发表作品的台湾本土作家一下子就少了许多。

林海音看到了台湾作家的困境,于是哪怕身处陌生的环境,她也不怕困难,不遗余力地用“北京式闽南语”来大力推广国语,这使得台湾文坛极大地摆脱了由于语言不通而阻碍文学创作的桎梏。

不可否认,几乎每个台湾作家都得到过她的恩惠,甚至许多台湾作家在她去世多年后提起她还是眼泛泪花。

于是,林海音也理所当然地赢得了“台湾文学之母”的称号。

1963年,由于《联合报》副刊发表的一首名为《故事》的诗歌被当局怀疑有讽刺政治的嫌疑,林海音立刻辞职,而诗歌的作者则被捕入狱。辞职之后,林海音创办了名为《纯文学月刊》的文学月刊和纯文学出版社。

此后,林海音不仅在文学创作领域继续笔耕不辍,经由她出版的许多作品更是深深地影响了两岸文坛。

1988年,林海音获得“终身成就奖”。2001年,因病逝世,享年83岁。

晚年的林海音

《城南旧事》在上映了37年以后,重新赢得年轻人的关注,电影精美的、宛如一幅油画的画面,小英子不谙世事的眼神和懵懂的话语,长亭外、古道边的歌声让这部表现人生悲剧和离别的电影充满了干净、纯粹之感。

唤起许多观影者对于他们自己童年的记忆,让许多观影者回忆起纯粹的童真,也让我们看到了作家林海音的才情、洁净的内心和她对于北京城南的浓浓乡愁。她是台湾文坛上一位祖母级的人物,也是离开北京城南的游子。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1/0506/1202.html

上一篇:带一本书去旅行丨《旅行中的文学课》03
下一篇:精彩回顾|第二届武汉文学周名家讲座《散文的可

文学教育投稿 | 文学教育编辑部| 文学教育版面费 | 文学教育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