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文学如何让微弱的个体反哺巨人?(6)

来源:文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权力被拒和翻转的时刻,往往是一部文学作品最震慑人心或让人拍案称绝的时刻。 可惜在许多原创儿童文学中,顽童最后常常输给陈旧的秩序和偏见,纯

权力被拒和翻转的时刻,往往是一部文学作品最震慑人心或让人拍案称绝的时刻。

可惜在许多原创儿童文学中,顽童最后常常输给陈旧的秩序和偏见,纯真的坚持最后必须通过高位者的“被打动”来盖上荣誉的勋章,仿佛没有上位者的认同和加冕,一切坚持都没有意义。甚至,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歧视也赤裸裸地写在某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里:“妈妈开始吃药——不幸中的万幸,妈妈吃的都是没有副作用的中药。要是吃了西药,就糟糕了,也许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一个叫皮卡的男孩子了,即使有,也不会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整天像拧紧了发条的玩具)、聪明过人(所有的人都说他‘聪明绝顶')的男孩,也许是一个只知道冲人傻笑或翻白眼的傻子。”——难以想象家有特殊儿童的父母读到这样的文字时内心的绝望与愤怒。

《你要去哪儿》,常立 著,张帆 绘,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故事描述了一位智力障碍的男孩,名叫小石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只会说一句话:“你要去哪儿?”不同的人物对于他的问话有不同的反应,有人认为他没有礼貌,有人从他的行为中悟出了一些道理,也有人只是和他一起玩……

一则“迷语”的寓言

安提戈涅以孤弱女子之身反抗国王克瑞翁违背人性的法令,凭借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千钧笔力,她的形象成为后世“自然法”的象征;文艺复兴时代,拉伯雷动用狂欢节广场去倒置“上下”等级秩序、颠覆权力关系,让平民可以对“国王”拉屎撒尿、蹬鼻子上脸;浪漫主义的雨果用极致的对比赞美受尽恶意的丑陋敲钟人,对自私恶毒却颇多借口的主教虽抱有人道主义上的怜悯却并不掩饰鄙夷之情;现代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以幽默和天真之心塑造的纯善男孩哈克令人动容,他所接受的社会教育让他深信救助黑人伙伴会被上帝施以火刑,而他的本心却让他最后瑟瑟发抖地决定:“那么,得了,我就下地狱吧。”

但鼹鼠奶奶没料到的是,美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完全被掌控。因为世界上的美可能都在互相好奇和彼此寻找,它们天性要蔓延。文学评论家保罗·瓦莱里在一百年前的一次国际笔会上讲,理论上各国的作家们是聚不到一块儿的,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正是把各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工作,他们要挖掘各自语言的独特性。只有奇迹才可能让各种文化下的作者欢聚一堂——这就是“爱”的奇迹。

常立曾经在一篇以余华小说《第七天》为探讨对象的论文中指出,这部作品虽有批判现实的道德勇气,而在与世界经典文学 (他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的对比中却显出一处明显而至关重要的缺憾,即作家并未从心底里相信虚构的力量、文学的力量——“如果足够信任作品的虚构,就无法理解鼠妹及其他死去的人们为何盼望离开永生之地 (即无钱买墓地之人死后所居之处) 而向往安息之地 (即有钱买墓地之人死后长眠之地) ,除非永生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残酷的天罚。”

在黑暗的地下,鼹鼠奶奶给孩子们讲星星的故事是为了贬低白天和城市的价值,她用隔断的方式保护视力障碍的孩子们。小鼹鼠没有全信,所以他还是选择了出门,他感受到了白天、触摸到了城市的样子。

这正是艺术创作的运行机制。

那些真诚、善良的弱势者,则往往成为文学世界里最值得尊重、最能久久打动读者、让读者不由自主生出亲近之心的人。

撰文 | 王帅乃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2/0811/1556.html

上一篇:从观察到感悟学习诗歌写作,从阅读到理解体会
下一篇:文学小组被饭圈“清理出户”,纷争从何而起

文学教育投稿 | 文学教育编辑部| 文学教育版面费 | 文学教育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