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一个人的遭遇》:“柔

来源:文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877 年7月1 6 日,俄国军队占领了土耳其的尼科波尔,这是自4月2 4 日沙皇正式对土耳其宣战以来沙俄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这场在现实中发生的战争多次进入俄国文学作品中,其中包括

1877 年7月1 6 日,俄国军队占领了土耳其的尼科波尔,这是自4月2 4 日沙皇正式对土耳其宣战以来沙俄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这场在现实中发生的战争多次进入俄国文学作品中,其中包括1 965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静静的顿河》。

皇皇巨著《静静的顿河》开篇第二段中就出现了这场战争的影子:

参加 倒数第二次土耳其战争 的哥萨克麦列霍夫·普罗珂菲回到了村子。他从土耳其带回个老婆,一个裹着披肩的娇小女人。她总是把脸遮掩起来,很少露出她那忧郁、野性的眼睛。丝披肩散发着一种远方的神秘气味,那绚丽的绣花令女人们艳羡。被俘虏的土耳其女人总是回避普罗珂菲家的亲属,所以麦列霍夫老头子不久就把儿子分了出去,一直到死也没有到儿子家去过,因为他不能忘掉这耻辱。

为什么带回土耳其女俘虏做老婆的不是俄罗斯人,而是哥萨克?哥萨克在俄国战争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最早是逃亡的农奴、奴仆或者市民,逃到边远的地方自由自在地生活。 1 6 — 1 7 世纪,沙皇看中了哥萨克的马上功夫,把他们组建成骑兵,同时免除他们的课税,分给他们一点土地,利用这支部队对内打压,对外开战。骁勇的哥萨克骑兵没有辜负沙皇,在与土耳其、鞑靼、波兰等的战争中屡建战功。渐渐的,在沙场机智勇猛、在家乡享有特权的哥萨克,养成了独立不羁的彪悍性格。这种性格在天翻地覆的社会巨变中,往往会发生奇异的化学反应。

1

“作家的诞生各有不同,我是从国内战争中诞生的。”

《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出生于 1 905 年, 1 918 年开始的国内战争永远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涯。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肖洛霍夫从小生活在哥萨克人当中,对于哥萨克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对哥萨克人民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他从十五岁起就 “在顿河一带服务和奔走”,和哥萨克兄弟一起经历了尖锐复杂的国内战争。 1 919 年的哥萨克暴动强烈地冲击了肖洛霍夫一家:他的四位表兄分别在白军和红军中,他的姑妈因为儿子的同室操戈终日泪流满面,最后失去了三个儿子。这样的悲剧在当时的顿河地区绝非孤例,悲风笼罩着顿河大地,少年肖洛霍夫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悲剧。更有甚者,肖洛霍夫本人几次在政治事件中与死神擦肩而过。因此,肖洛霍夫说: “作家的诞生各有不同,我是从国内战争中诞生的。”

肖洛霍夫经历的沧海桑田化作强烈的创作欲,他要尽全力介绍革命年代顿河哥萨克的悲剧性历史。于是, 1 925 年,肖洛霍夫动笔写作《静静的顿河》, 1 928 年第一部和第二部一发表,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并最终为作家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

“岂止一个人的遭遇”

除了国内战争,肖洛霍夫还亲身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早在 1 939 年,肖洛霍夫就在联共(布)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说: “如果敌人进犯我们的国家,我们苏联作家应该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投笔从戎,在伏罗希洛夫同志所说的步兵军团的齐射中,我们沉重而灼热的子弹会像我们对法西斯的仇恨一样飞向敌人、击中敌人……在全歼敌人之后我们还要写书”。肖洛霍夫百分之百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1941 年 6 月 2 2 日,希特勒部队突袭苏联,苏联人民奋起反抗。第二天,肖洛霍夫就公开声讨法西斯,并于 7 月作为随军记者开赴战场,直到 1 945 年 2 月才复员。这期间他写出了不少战地报道,而且创作了《学会仇恨》等感动人、鼓舞人的小说。

战争过去了,被毁的家园要重建,受伤的心灵要抚慰。在苏联大地上,到处是烧焦的土地,家家有失去的亲人。 1 946 年春,肖洛霍夫偶遇一名司机,他带着一个小男孩在渡口等待船只。在等船的时间里,陌生的司机讲述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和感受。虽然肖洛霍夫在战争中见识过那么多牺牲、那么多痛苦,然而这个家破人亡的男人的曲折经历和坚强性格震撼了他。回到家,他对同事说: “我要写一篇关于这个的短篇小说,一定要写。”但是,一等就是十年。战争结束初期,反映这场战争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大多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苏联战士的英勇顽强和爱国主义情怀,比如爱伦堡的《暴风雨》、冈察尔的《旗手》、布宾诺夫的《白桦》、波列沃依的《真正的人》等,另一类是反映苏联人民重建家园的乐观浪漫,比如阿扎耶夫的《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巴甫连科的《幸福》、巴巴耶夫斯基的《金星英雄》等。这一阶段的肖洛霍夫在阅读海明威、雷马克等欧美作家的作品时,反思战争和战争中的人,他找到了一种新的讲述,一个新的视角,他要描写一个不仅在战争中,而且 在战后生活中,克服万难、欢迎每一个朝阳的人 。这就是发表在 1 955年12月31日和1956年1月1日的《真理报》 上 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作者瓦西里耶夫看完《一个人的遭遇》说: “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0/0723/408.html

上一篇:2020年海南自考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计划
下一篇:上海市民诗歌节|宝山的名片(宝武文学社)

文学教育投稿 | 文学教育编辑部| 文学教育版面费 | 文学教育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