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董虎艇文学作品:说说我当兵的那些事儿之九(3)

来源:文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刚搞报道时,带我的新闻干事叫季将。因为北京的伯父认识《科技日报》的一位编辑,季干事我们便“量体裁衣”,投去一篇小稿子:《小发明使手摇电

我刚搞报道时,带我的新闻干事叫季将。因为北京的伯父认识《科技日报》的一位编辑,季干事我们便“量体裁衣”,投去一篇小稿子:《小发明使手摇电话机变成供电电话机》。令人意外的是,稿子见报后,却没有季干事的名字。我忙打电话追问缘由,伯父也正郁闷着,“我一个劲儿地埋怨我这位朋友呢,他为了突出你,擅作主张把你们季干事的名字删掉了。”这可咋好?把报纸扣压下来吧,在中央级媒体上篇稿子不容易,拿给季干事看,上面又没人家的名字。思前想后,我决定还是实话实说。听了我的解释,季干事非常大度, “你想多了,稿子能发出来就好,署不署我的名字不要紧!千万别纠结!”

把科长的名字署在了我后面

一张报纸换了仨署名

《前卫报》对开四版,每周三期,上篇稿子难得很。我在报社学习的时候,虽说也有限制学员上稿数量的要求,但毕竟近水楼台,发稿子还是便利的。1993 年 11 月 17 日的《前卫报》有我三篇稿子,按规定,一张报纸决不能重复出现同一个作者的名字。于是,发在一版的反映军民共建的新闻图片,署了“董虎艇”,发在四版的一首诗歌《“我也来参加!”》,署的是“虎艇”,发在二版的一篇人物小通讯《只认规矩不认人》,署的是“晓董”。晓董就晓董吧,毕竟还姓董。可在一个月之后的那期报纸上,就没这么幸运了。12月 22 日 ,《前卫报》头版头条发了我的一篇消息《昨天的考评组,今天的传经队》,署名“董虎艇”,四版头条发的是我和战友合写的一篇工作通讯《解决新问题,谋求新发展》,总编发现后,直接把我的名字改成了“肖艇”。后来,由战士报道员提干时,因为要核对这篇稿子署名的真实性,还费了一些周折呢。

当然这都是报社有规定,编辑们不得以而为之。偶尔,也有因为个别环节上的疏忽而把名字搞错的,那就让人哭笑不得了。比如,好不容易在《解放军报》上了篇稿子,竟把“董虎艇”搞成了“董伍艇”,这让我遗憾了好一阵子。还有一些报纸,曾经把我搞成过“黄虎艇” “董彪艇”“董虎舰”,你说他们也不问问我爸乐意不?呵呵!

现在,我早已对什么发稿、见报、署名不感兴趣了,但每每想起年轻时的这些趣事,心里头还是暖暖的……

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我 22岁那年,曾用毛笔蘸着红墨水,把这几个字写在了稿纸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昨晚睡不着觉,索性在朋友圈晒出了一组战友美照,以纪念“八一”。辽宁藉的战友彭玉华很快回复:“董干事,你勾起了我对绿色军营的美好回忆!”随即,发来一张手机翻拍的老照片。我左看右看,端详半天,一时竟不敢认。我问:“这是我?”小彭回:“不是你还能是谁?连自己都不认识咧?”

照片上的人果真是我?咋越看越不像哩!

好珍贵的一张老照片!感谢小彭,我的好兄弟!你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在身后的这座楼里度过的那些旧时光……

1993 年夏天摄于刚刚竣工的旅机关办公楼前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1/0901/1385.html

上一篇:研究:清代孔氏家族的女子教育与女性诗人群体
下一篇:「邓氏文学.邓世广」乌鲁木齐红山(外六首)

文学教育投稿 | 文学教育编辑部| 文学教育版面费 | 文学教育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