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文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来源:文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主要困境包括: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在渴望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具有叛逆性,大部分学生反感思政的说教式育人方法。同时,在多媒体完全渗透的生活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主要困境包括: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在渴望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具有叛逆性,大部分学生反感思政的说教式育人方法。同时,在多媒体完全渗透的生活状态下,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异常丰富,这使得学生对严苛甚至有些古板的思政教育更加漠然置之。本文从文学的角度入手,将文学与思政工作完美融合进行观点阐述,希望可以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亮点。

一、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危机与困惑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处于两种困境的夹缝中,其一是思政教育形式过于呆板守旧,枯燥乏味的思政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反感,其二是如果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又显得过于花俏与思政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是情感丰富且情绪容易激动,自尊心与自卑心交错而生,同时大部分学生又血气方刚,可以为友情两肋插刀,并且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情感容易在两个极端中来回动荡。此时,若采取一种茫然说教的方式教育学生,不仅不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反而容易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最终导致抵触情绪的出现。此时如果教师依旧我行我素,照本宣科的对学生讲授一些乏味的理论知识,即便严加管理课堂秩序,不允许无故请假旷课,也只是让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完全不会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文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一)将诗歌散文小说等元素与思政教育工作完美融合

大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文学是最灿烂的浪花。文学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学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可见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在枯燥乏味的高校思政教学中引入文学元素,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最终被文学感染,从而达到利用文学与思政的完美结合产生对学生的教育作用[1]。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散文、小说等元素对思政教育有着良好的启发作用,可以缓解学生来自生活与学习中的两种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双方面的健康。

举例,在某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教师主讲黄亚洲先生的《红船》书中有李大钊、陈独秀如何创立中国共产党,并且又是如何召开第一次党代会的,以及后来朱德、毛泽东等同志的加入,这本书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热情,学生可以通过对这本书的了解,发扬壮大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相信阅读过本书后更会心潮澎湃,对生活学习更加斗志昂扬。

(二)将古往今来的爱国人士形象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

古往今来的很多文学名著中都有深入人心的角色,这些角色背后都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具有生动鲜明的人物个性,同时这些个性又促使这些人做出什么样的社会贡献以及产生何种社会影响,教师可将这些人物有机的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使思政教育同样鲜明生动起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对思政教育产生全新的认知[2]。

举例,教师可以列举爱国主义人士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对于黄继光大部分学生有所了解,但相信很多学生对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只是出于表面上的认知,教师可以深挖黄继光英雄背后的人生,使学生对黄继光的生活状态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对人物产生感情,学生就会以心心相惜的方式设身处地的体会黄继光在堵枪眼那个瞬间的伟大壮举是如何产生的,从而起到用爱国主义人士的闪光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作用。

(三)将文学活动渗透进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以督导学生的思想品德

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压力大,还要接受来自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其实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学生更应该对思政教育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以抵御不良风气对自身造成的不良影响。

举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或者同学之间自主利用微信创建思政教育学习群,或者思政教育公众号[3]。教师或者学生可以在微信群或者公众号发表关于带有文学色彩的思政教育方面的小故事、小文章,还可以转发或者自创一些带有文学色彩的文笔优美流畅的关于思政教育方面的小作品。比如某高校大三学生,以周恩来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话进行了拓展创作,在其作品中谈到读书的意义以及影响,受周恩来这句话的影响决定发奋读书,立志将来做一名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也要努力读书,虽然现在已经处于大学阶段,可读书的作用仍然非常重大,该学生在文中阐述,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进而有可能改变命运,通过该生的这篇文章,同时又影响了其他几名学生,这些学生也利用名人名言进行文学创作,希望自身的素养得到综合提升。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qikandaodu/2020/0726/439.html

上一篇:语文教师的诗意书写 ——诗人风荷印象
下一篇:浅析影视摄影教学中的“大摄影”观

文学教育投稿 | 文学教育编辑部| 文学教育版面费 | 文学教育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