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第五届“城市文学论坛”开幕:为城市做传(2)

来源:文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施战军做主题演讲:城市文学:价值认知与艺术质素的演进 “除了文学形式之外,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叙还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明信片、月份牌、一些图案


施战军做主题演讲:城市文学:价值认知与艺术质素的演进

“除了文学形式之外,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叙还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明信片、月份牌、一些图案和图形。”张鸿声以上海为例,“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拿的旅行包,基本都是上海造的,上面印有一个上海城市面貌的图案,旁边还有‘上海'两个字,这些都是一种记述。”

那么,通过这些记叙,我们赋予了城市怎样的意义呢?

还是以上海为例,“魔都”“十里洋场”“东方巴黎”等词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百年来对于上海的一种概述,张鸿声将这些所有的词语收集起来,将对上海的种种记叙归纳为三个关键词:钥匙、窗口和飞地。上海是一把进入现代中国的“钥匙 ”,对于上海的叙述,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国家性,它承载的是国家命运。比如在《辞海》中,对于上海的词条释义着重于它的左翼史和革命史,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爆发了五卅运动,三次发起工人起义还有大大小小的革命斗争;“窗口”体现的则是上海的世界性,它连通着中国和世界,以上海写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而“飞地”体现的则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上海的一种非中国化的消费堕落的感受,“晚清小说有个模式,就是外乡人进上海,本来是传统的乡土的老实人,一进上海就学坏。”在张鸿声看来,通过对上海的众多叙述进行提炼所发掘的这三个关键词,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人们对上海的城市想象有某种强调,也有某种忽略:过于强调上海的现代性的断裂存在,而弱化了它的古典性;过于强调其政治经济层面的中心性,弱化了它的民间性;过于强调它和乡土中国的区隔,而忽视了它乡土的本地性。

“我们在叙述的时候往往暗含了我们的主观诉求,在给城市赋予意义时非常夸张,构筑了一个现代性的大幻象。”张鸿声说。


张鸿声做主题演讲:从三个关键词看上海的文学叙述

对北京的城市想象的研究与上海是十分相似的:同样可以总结为全球性的、中国性的和地方性的北京,沈庆利说,只不过全球性的北京视野更多地与离散中国的视角相关联。我们也许更能理解近现代视野下的离散:全球性的浪潮裹挟着大量华人离开故土,散落在世界各地,即使在中国内部,安土重迁的中国人也纷纷离开乡土,聚集在各大巨型城市中。然而,即使是在传统中国,也一直有一个悠久复杂庞大的离散历史,从安史之乱、南北朝、南北两宋时期的大量移民迁徙潮,到近现代中国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想要更准确地理解中国,北京才是真正的一把锁头,北京处在一个在边缘和中心的交界处,它的张力和活力都与此有关,它是畜牧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交接处,也连接了海洋文明和中原文明,北京的存在把历史与未来、乡土与城市、南方与北方、梦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理解北京才能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复杂纠结。”沈庆利说,海外华人对于北京的想象远多于上海,众多作品都展现出这样一种特性:只有通过北京才能揭示真正意义的中国性。而在离开后再怀念、回忆北京时,往往充满了一种传奇化的想象,传奇化几乎是海外华人作家书写和想象的共同特征。许多传奇故事在海外兴起,然后传播到海内,承载和成就了一种民族英雄的形象。

“这种北京想象的‘海内外'互动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沈庆利说,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许多华人作家都有“北平”情怀,即使北京真正成为“北平”只有短短十几年,在华人的叙述中,“北平”的使用频率要远远超过“北京”。在国内我们对这种情怀也并不陌生,常年来社交媒体上都流传着“一下雪,北京就会变成北平”的段子。“北平”更富有审美意味,在成为“北平”的短短十几年间,不再是首都的北京成为一个平民之城,它复杂悠久的文化、历史、教育、建筑等在期间发挥了关键的优势。

“这种‘北平'情怀给当代文化北京也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我们一定要关注北京文化建设的地方性和平民性。”沈庆利说。


沈庆利做主题演讲:离散华人作家的北京想象

2庞大的城市,微小的个体

城市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空间,运用文学地理学的视角探查城市空间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京派”“海派”“南方”“东北”等流派与区域印象无不是基于地域与空间所形成的,然而这种地域或区域性的研究容易流于一般化,缺少个性化的研究。在陶礼天看来,文学的魅力是具体和个性,基于此,陶礼天提出了“文学微地理论”。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1/1017/1419.html

上一篇:云南作协副主席:文学正大规模地迁居到现实以
下一篇:北京十月文学月|第一届“小十月”青年作家创

文学教育投稿 | 文学教育编辑部| 文学教育版面费 | 文学教育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