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云南作协副主席:文学正大规模地迁居到现实以

来源:文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0月15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在浙江嘉兴南湖举办的第四期“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与文学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交流总结会上,当天的会议上,云南作协副主席、大理文学院副院

10月15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在浙江嘉兴南湖举办的第四期“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与文学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交流总结会上,当天的会议上,云南作协副主席、大理文学院副院长纳张元谈及当下文坛的一些现象,称盗墓笔记掀波澜,穿越玄幻竞登场,宫廷争斗受追捧,豪门恩怨夜未央。这些文学作品和影视节目在年轻读者和观众中掀起了不容忽视的热潮,是现代人追求刺激,消磨时光的一种选择,但是这些作品全凭虚构妄想,情节荒诞不经,人物和事件失真,这实在是一种萎缩和退步。

“如今,文学正大规模地迁居到现实以外的边缘地带,现实生活正以充满留恋的身姿淡出我们的文艺作品,文学成为一种纯粹的消费品,离社会现实生活和温暖的人性关怀越来越远。”纳张元称,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很多年轻人在“无厘头”的虚幻文字里沉迷;另一方面,社会底层的平民的阅读需求得不到引导与满足,且社会底层生活少人言说。“这暴露了当下文坛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为什么人写作、写什么内容、用什么表现形式等问题上的困惑。”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呢?纳张元认为,首先要弄清文学为什么人创作这个根本性原则问题。当下文学创作要多样化,既要关注青少年的需求,又要关心中年人的压力和关怀老年人的失落;要为农民、农民工、普通市民、知识分子、中产阶级等不同群体提供多元化文学作品。社会各阶层中,基层老百姓占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因此,真正了解基层老百姓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需求与心灵追求,为他们的文化消费提供条件与空间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纳张元看来,当下出现的“打工文学”就以其来自底层生活的泥土气息与生命力获得了诸多大众的喜爱,但是“打工文学”良莠不齐,这需要更多的作家去关注这个写作领域。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走出象牙塔,运用艺术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每一天都涌现出无数新现象新问题。这些新形势中既有欣欣向荣的一面,也包涵了不如人意的弊端,既有建设大众文化的需求,也有消费主义时代的利润追求。那么,我们的文学作品如何表现这些新东西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些作家故意扭曲社会阴暗面,夸张个人隐私,甚至书写暴力与色情文学来吸引眼球引起轰动。比如,某作家推出的性爱文学等。这样的作品只能引起读者的感官刺激,误导群众的价值观念,这样的文学不仅是垃圾,而且还是毒素。”纳张元举例痛批这种乱象。

想要扭转这种不良之风,在纳张元看来,就要让文学回归现实,践行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事业。把关注现实、关注底层作为自己终生的艺术追求。关心小人物的命运,关怀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是大多数,他们将最终代表这个国家的物质文化水平。

“在这方面,诗人的反应比小说家更快捷,诗人卢卫平在其《向下的诗歌》中明确表示:‘我的诗歌是向下的。这里的下,是乡下的下,是身份卑下的下,是高楼底下的下,是下里巴人的下……在这些下里,有我泥土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有老鼠一样在城里东躲西藏的民工。有在深夜大街上修自己鞋的修鞋匠。有分不清鼻子眼睛的拾荒者。有缺胳膊少腿的乞丐。有盖着树叶露宿街头的老汉。有在另一个世界日夜牵挂我的母亲。这些下,让我的诗歌充满怜悯情怀。让我始终是一个谦卑的写作者。让我时刻牢记一个诗人的良知。”

纳张元认为,这里的“向下”,不仅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创作观念,更是一种价值取向。作为一个地处云南边疆的少数民族作家,他主张一定要回到自己的民族中去,做一个小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对民族文化重新加以辨识,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提炼出来,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表现出来,在雄浑却贫困的高天厚土中,开掘生命的本真,抒发内心的隐痛,写出本民族深层的文化积淀与时代风韵。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刘江华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1/1017/1418.html

上一篇:第二届“鑫农”杯文学征文一等奖作品|夕阳下的
下一篇:第五届“城市文学论坛”开幕:为城市做传

文学教育投稿 | 文学教育编辑部| 文学教育版面费 | 文学教育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