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文学论|邹建军:如何向世界讲好现代的中国故(2)

来源:文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在文本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具体体现在在对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形象演绎、对晏阳初人格精神的高度仰望、对晏阳初探索气度的全面肯定和对晏阳初人

作者在文本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具体体现在在对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形象演绎、对晏阳初人格精神的高度仰望、对晏阳初探索气度的全面肯定和对晏阳初人生经历的整体描述四个方面。

他对人才的“四力”的要求也体现了一种探索,因为中国古代只是强调知识分子饱读诗书,而不管身体、意志等方面是不是存在问题,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深入研究与独到发现。晏阳初一生都在积极地探索,包括对中国的乡村改造及其道路,如何改进中国的县级政府结构及其运作方式是其探索的重点,在河北定县、湖南衡阳和四川歇马等,他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做出了全面的探索与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以上可以证明,晏阳初的确是教育大家,不仅是思想大家,同时也是实践大家,并且所针对的不是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而是“平民教育”。

作者以晏阳初的一生为主线,按照时间线索叙述其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进取、富有成果的人生故事,前后正好一百年的时间。主人公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过世,在什么环境下出生,在什么环境下过世,作者在书中交代得一清二楚,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想象的空间。

第五次是当定县已经沦陷后,他还派出干部去到河北前线,要求安排好所有平民教育工作者的生活,体现出自己的领导胸怀,特别讲亲情与友情的高尚品格。

“晏阳初先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从开办平民学校,以教授‘千字课'为主‘除文盲'的初级阶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体系:教育的对象由城市平民变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教育的内容由单纯的读书识字转为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等四大教育;教育的方式也从单纯的学校式教育发展为学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社会式教育。”晏鸿国强调指出:“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被称为定县经验的核心,是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精髓,不但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对于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等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晏阳初》第8页,晏鸿国《序二:为和平而教育世界》)

苗勇以作家的眼光与才力做出自己的选择。《晏阳初》不是一部学术著作,对于其思想不是以总结与论述的方式而展开,而是以故事讲述和形象塑造的方式而演绎的。晏阳初本身并没有多少传奇故事,也没有多少一般意义上的英雄业绩,作家采取的是以形象的方式对其所有的思想和理想加以呈现,一切出之以形象,一切出之以情节,一切出之以想象,一切出之以情感,我们所见到的都是有血有肉的形象和起伏不断的情节,成为了这本书的全部内容。

晏阳初的一生是具有探索性的一生,对于中国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方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都体现了他探索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在其一生中,晏阳初是始终有情有义、有仁有德、有声有色,没有因为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艰难而动摇与退却,没有因为经费不够而改变自己的平民教育理想。他的确是一位具有宗教情怀的“革命家”,他说:“我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相结合的一个产儿。我确实有使命感和救世观。”(《晏阳初》后勒口)

每一章的标题,表明了他一生中的重点与亮点,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作者并没有停留于对“点”的发掘,也有对于“面”的描写。他的家庭出身,他的求学历程,他的少年生长,他的青春成长,他的海外生活,他的爱情与婚姻,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同事与同行,他的现实与理想等,都有相当全面的叙写。只不过作者是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进行的,传记中的叙述者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

因为这是一部传记文学作品,可以有所选择、有所构思,但作者还是考虑到这个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便让外国读者有一种整体性的印象与全局性的认知,他在讲述与分析的时候还是力求不缺少、无缺失,并且尽可能地丰富、丰满与厚实。

本书作者高度肯定了晏阳初的人生探索,他对教育的思考、对社会改造的思考、对乡村改造的思考,也就是对自我人生的思考,从而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他不仅在中国东北、华北、华南与西南地区的乡村进行实验,并且在后半生还把在中国取得的经验推广到了世界各国,先后在亚洲的菲律宾、泰国,拉美的危地马拉和哥伦比亚等国成立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进行了新的探索。

苗勇曾在本书的后记《仰望晏阳初》中说:“但凡伟人,都会有许多让人仰视的理由,德泽才被后世垂范。他们心怀众生,为人称颂,他们悲天悯人,克己奉公,也就有许多的故事在百姓间口耳相传,自然就有文人为他们立传。”(《晏阳初》第513—514页)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2/0610/1540.html

上一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将从乌克兰教学大纲
下一篇:国外文学作品对儿童的法律启蒙

文学教育投稿 | 文学教育编辑部| 文学教育版面费 | 文学教育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