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叶文玲:文学的力量

来源:文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说起这个题目,我忽然想起一个值得回味的小故事,是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佻达部》里写的:丘琼山(丘浚,明代大臣)过一寺,见四壁俱画《西厢》,曰:“空门安得有此?”僧曰

说起这个题目,我忽然想起一个值得回味的小故事,是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佻达部》里写的:丘琼山(丘浚,明代大臣)过一寺,见四壁俱画《西厢》,曰:“空门安得有此?”僧曰:“老僧从此悟禅。”丘问:“何处悟?”答曰:“是‘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个中意蕴,每个人当然都有自己的理解。而方外之人,亦可以因入世的戏剧故事而参禅悟道,文学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文学是有力量的,在我迄今七十多年的人生与六十多年的写作生涯里,我从未怀疑过这一点。

同样,对文学之于人间世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我始终坚信不疑;始终将写出有力量、有生命的文学,作为自己的创作态度,奉为圭臬。

我写过《美是文学的生命》《美美与共》《百年了悟唯一字》《以文载道,向学而生》等诸多文章,从这些题目,应该不难看出我对文学的追求,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态度。

然而另外一个远为重要和更为普遍的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为何?我想不仅是我,而是这世上大部分人乃至古今中外的先贤大哲,都鲜少有人能解释得明明白白、里外通透的。

究其根本,应该是每个人所受的教育和经历乃至对人生的追求各不相同,而个体的认知差异,也就导致了每个人对人生的意义有着各自的理解,正因如此,“人生的意义”也就成了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相似的情况在文学方面表现出来,便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出生在七八十年前的我们,应该是经历了生活中最多波折和大起大落的一代人,见识过生活的压力和莫测的命运怎样把鲜活的个体磨成齑粉,对世事不敢说已经尽皆洞悉,但是练达和通透,却肯定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必备素质。

然而,在早已知晓生活的严苛本质和命运的变幻无常之后,我们依然选择热爱生命、积极地去拥抱生活,记录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为生命中的每一次绽放写下诗篇、为苦难的人生唱出华美的颂歌。我想,这不仅仅是面对生活时的勇气展现,更是文学之于生命、于生活、于人生的根本意义所在,也正是文学的力量所在!

是文学的力量支撑我走过人生中的严冬酷暑,而我也愿意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将这种力量传递给万千读者,与他们一起分享、分担,面对人生,笑看风云。(叶文玲)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zonghexinwen/2020/0927/695.html

上一篇:公孙弘与《举贤良文学对策》若干问题的考察
下一篇:孙霄兵受聘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特聘院长,曾起

文学教育投稿 | 文学教育编辑部| 文学教育版面费 | 文学教育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