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逻辑与文学汉英翻译(2)

来源:文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例1:吉普路过几家有人住的房子,但是,冲出来的狗却又少又小,一般只有两三条,而狗的体格竟比北京别墅区里的“黑背”狼狗还要小。[8]358 译文:They

例1:吉普路过几家有人住的房子,但是,冲出来的狗却又少又小,一般只有两三条,而狗的体格竟比北京别墅区里的“黑背”狼狗还要小。[8]358

译文:They passed some occupied houses,but few dogs ran out,and those that did were small.[9]512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英语炉火纯青,自然驾轻就熟。但是如果中国人翻译这句话,就很容易掉进逻辑陷阱。“又少又小”,中国人一般会翻译为“few and small”,但这样翻译会出现逻辑问题:few表示很少,少得几乎没有,表示否定。既为否定,没有狗跑出来,怎么知道跑出来的狗体格很小呢?所以必须把句子拆开来翻译,加上“and those that did”,前后逻辑才正确。这种句子在文学翻译中比较常见,贾平凹的著作《秦腔》中也有类似的句子:“他的这些话,像君亭在清风寺里念报纸和文件一样,念者慷慨激昂,听者却无动于衷,戏台下人来得并不多,来的人又都不喝彩,不鼓掌。”[10]“戏台下人来得并不多,来的人又都不喝彩,不鼓掌。”如何翻译这句话?笔者认为也应该像葛浩文那样拆开来翻译,才能避免产生逻辑矛盾。

例2:一天,邻居王二婶不小心把钥匙锁在家里,很多热心人都前来帮忙,但都无济于事。人们找到了他,但被他拒绝了。王二婶哀求地说:“冬保,求求你啦,要是我当家的回来,我又少不了挨一顿揍。”他知道,她丈夫很粗野,经常打她,他心软了,找来工具,费了好半天,帮王二嫂打开了锁。王二婶感激万分,特意买来一盒过滤嘴香烟,非要塞给他。在场的人惊愕地看着他,一个劲地夸他有本事。[11]22

译文:One day,through carelessness,Wang Er’s wife,one of his elderly neighbours,locked herself out.Many warm-hearted people came over to help,but nobody could do came to him,but he elderly woman entreated the ex-convict,“If my husband comes back,I’m sure to get a sound me,plea-se!”Dongbao knew her husband was very rough and often beat up by her words,he dug out some tools,and,only after some effort,did he succeed in opening the door.All those who saw his performance were dazed and full of praises for him.To express her gratitude,Mrs.Wang bought a pack of filter cigarettes and insisted that he accept it.[11]22

例2的译文中下划线部分存在逻辑问题:“through careless”回译后表示“通过不小心”或者“故意不小心”。没有人会“故意不小心地把自己锁在门外”,或者“故意不小心地做任何事情”。逻辑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through”或者“by”短语应该和褒义或者中性的动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连用。因此,笔者认为应改译为“One day,being careless,Wang Er’s wife,one of his elderly neighbours,locked herself out.…”

例3:战士是永远年轻的,他不犹豫,不休息。[12]90

译文:A fighter is perennially young.He is never irresolute orinactive.[12]91

例3出自巴金的散文《做一个战士》,张培基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一卷中收录了这篇散文。“不休息”不能想当然地翻译为“never rest”,这样不符合逻辑。这里考察的是译者的中文功底,即准确理解了中文内容,自然就能翻译出好的译文。可以说,张培基的中英文都臻于化境,轻松地越过了这个逻辑陷阱。

长期以来,翻译专业的学生都认为学好英语最重要,因此往往会忽略学习汉语。他们觉得汉语是母语,自然就会翻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很多情况下,误译不是因为译者的英语水平不够,而是对汉语原文没有理解透,导致翻译时没有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可以说,译者的水平到了一定程度,制约他更上一层楼的因素并不是他的英语水平,而是他的母语水平。翻译家林茂荪在很多场合下说过,要做好翻译,首先要学好中文。吕叔湘一直为我国外语界和汉语界不相往来、“两张皮”的现象深为忧虑。钱冠连在《论外语学者对母语研究的建树》一文中也提出“外语学者回归汉语研究是一种学术自觉。”[13]译者应当以前辈大家为榜样,勤学不止。

三、逻辑与思维断层

翻译家林茂荪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说到“翻译特别是笔译,好的笔译在于他能够把原文的字里行间所看不到的言外之意表达出来,这就是高级的翻译。”[14]范武邱认为从汉语到英语的翻译过程,经常是一个填补“意义空白”的过程,是一个变“意义不确定”为“意义确定”的过程,是一个模糊美感磨蚀的过程,是一个从浪漫的诗的意境向现实的逻辑世界回落的过程。[15]这个填补“意义空白”“意义确定”“模糊美感清晰化”以及“向现实世界回落”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翻译出原文字里行间所看不到的言外之意的过程,是一个补全汉语思维逻辑断层的过程。这种情况在文学汉英翻译中也比较常见,如果译者不进行补偿翻译,就可能产生逻辑问题。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 网址: http://www.wxjybjb.cn/qikandaodu/2021/0627/1313.html

上一篇:以文学视角看日汉互译中文化自信的建构以大连
下一篇:通过文学教文化一项个案研究

文学教育投稿 | 文学教育编辑部| 文学教育版面费 | 文学教育论文发表 | 文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